当金色童年遇上金山农民画

《金色童年》简易草图 by 沈阳 & Gabriele Tempesta

By Shen Yang

九十年代的农村,在夏夜里看一场露天电影,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。从知道要放映电影的前几天开始,人们就热烈地讨论着,热切地期盼着。等到那天终于来了,天还没黑呢,大人小孩们都像过节似的,扛着长条凳、搬着小板凳,从四面八方涌到村子里的晒谷场上。如果你远远地望见骑着破三轮拉着一车小孩儿的大爷们,那准是邻村的“超级影迷团”。

白色的大幕布支棱起来,天也渐渐暗了下去。当银白色的光束投射在巨大的幕布上,喧闹沸腾的人群瞬间安静了。地上、板凳上、墙头上、树杈上、麦秸垛上,还有爸爸们的肩头上,坐满了两眼放光的孩子们。放映机的哒哒声,小青蛙的呱呱声,还有大人们的窃窃私语声,交织成一曲奇妙的背景音乐。

电影放到一半,总有调皮好动的小家伙坐不住,蹑手蹑脚地溜到幕布后面,摆出各种搞怪的姿势,惹得人群中一阵嬉笑怒骂:“这是谁家的熊孩子?快着点儿拉走!”等到放映结束,回家的乡间小路上,大人们边走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电影里的情节;小孩们呢,你追我赶地穿梭在人群中,手里的手电筒光束上下左右四处翻飞,在漆黑的夜空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光痕,好似一场魔幻的乡村派对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长大后,电影中的许多情节或许早已模糊不清,但当初那份观影前的期待与兴奋,以及观影后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中的氛围,都被我们记得一清二楚。以至于三十多年后,这份珍贵的记忆,竟成了我创作童书封面的灵感源泉:看一场露天电影,和小阳阳一起穿越回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。

爬麦秸垛、摘荷叶伞、做葡萄棒冰、蒸花糕、看花灯、赶大集……童年里的美好场景不断地在脑海中冒泡泡,到底用怎样的艺术形式,才能把这些珍贵的瞬间一一呈现出来呢?我总觉得,它们该有最鲜活的色彩,最朴实的线条,就像小时候姥姥用碎花布头给我缝的小花包一样,把最日常的美、最纯朴的爱都缝了进去。

二零二一年春天,在愚园路上的一家小店里,我和躲在一堆布包里的一幅小小的画相遇了:春暖花开,杨柳依依,五个孩童悠然自得地骑着水牛,在树下缓缓前行。简单的线条,明亮的色彩,质朴中透着灵动,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。我捧着那幅画爱不释手——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感觉吗?店里的小姑娘见状,笑着跟我介绍:“这是金山农民画,就在上海的枫泾古镇,那儿有一个农民画画村,你要是感兴趣,可以去看看呢。”

我在卖花包的店里买了那幅可爱的小画,欢天喜地地朝枫泾赶去。一走进画村,我便被墙上巨大的农民画震撼到了,手里那幅先前还爱不释手的小画,瞬间没有了吸引力。漫步在小桥流水、青砖绿瓦的画村之中,我仿佛走进了画里,化身成了那个憨态可掬的牧童。

从农民画博览苑到每一间画室,我都沉浸其中,细细品味。每一位驻地画家都独具风格,每一间屋子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。行至陈惠方老师的画室,我的脚再也挪不动了:月圆人团圆的中秋夜,锣鼓喧天的新年舞龙,农民丰收的开怀大笑,孩童嬉戏的天真烂漫,家人围坐的温馨画面……我好像穿越了时光隧道,闯入了一个充满童趣的魔法世界。

陈惠方老师和她的“魔法世界”

这般生动的画面,恰恰是金山农民画的魅力所在。它博采众长,从刺绣、剪纸、木雕、蓝印花布、灶头壁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中广泛汲取灵感,又巧妙融入绘画创作。创作者以笔为锄,细细勾勒乡间景、娓娓道来农家事。其色彩热烈明艳,不仅饱和度高、对比强烈,更不乏随性赋彩的灵动——红就明晃晃的红,绿就鲜灵灵的绿,大大方方的,该浓的浓,该艳的艳,倒也“浓妆艳抹”得自在。

在构图上,金山农民画则以饱满充实为特点。它凭借独特的平面化空间处理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风格。画家们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,以事物完整而实用的印象为出发点,摒弃了写实手法与精准比例的束缚,大胆突出物体的核心特征,用画笔勾勒出天真自然的童趣,生动地展现出生活中的小美好:南瓜可以比房子还大,公鸡的尾巴能开出五色花,赶集的路索性染成通红通红。管它合不合常理呢,只要那股子丰收的喜兴、集市的热闹能出来,心里想成什么样,笔下便画成什么样。

陈惠方老师创作《金色童年》

对金山农民画了解越深,越坚定了我用这种艺术形式呈现童年记忆的想法。陈惠方老师在金山农民画领域造诣深厚,她的作品风格清新简约、天真烂漫,正如她本人一样温婉亲切。提供完素材、参考图片和简易草稿图后,除了必要的线上沟通,我尽量不打扰陈老师创作。在构图上,我有自己对于一些小细节的坚持,陈老师总是耐心倾听、细致修改,充分尊重我这个外行的意见。至于配色,亦是全权交给专业人士,不敢在大师面前造次。

虽然对农民画有所了解,但起初我也对一些色彩运用感到困惑:为什么池塘水是蓝色的?为什么大马路是红色的?后来,当我看到一幅幅惊艳无比的画作,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。先前那些有着偏见的画,反而越看越耐看,越看越喜欢。陈老师用一只神奇的画笔,将我记忆深处的童年,鲜活地呈现在画纸上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简易草图 by 沈阳 & Gabriele Tempesta

再后来,九久读书人的编辑杜晗在画村与陈惠方老师相识,我也有幸经由陈老师的引荐结识了杜晗。令人惊喜的是,我和杜老师竟来自同一个故乡——鲁西南!我们都热爱乡村,喜爱金山农民画,怀念鲁西南美好的童年时光。这份共同的热爱与情怀,最终促成了《金色童年》的出版,也为99读书人的“绘故乡”系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。

杜晗 🌸 沈阳 🌟 Gabriele Tempesta 🍀

回首这段创作历程,心中满是感念。谁能想到,一幅小小的金山农民画,竟串联起如此奇妙的缘分。感谢陈惠方老师和杜晗老师的鼎力支持与悉心相助,若没有她们的携手同行,这本承载着无数美好回忆、充满温暖与希望的绘本,或许永远只能停留在我的想象之中。 

Next
Next

胖桃大会🍑